《芜湖日报》刊发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韩军的署名文章《办好中医药职业教育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12月20日,《芜湖日报》全文刊发了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韩军的理论文章《办好中医药职业教育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办好中医药职业教育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韩军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更是厚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新征程上,中医药职业教育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多元开放的育人格局,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高质量职业教育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强化高素质人才培养 提高人才匹配度
深化产教融合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医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参与中医药行业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推动行业产业全方位参与协同育人,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从共建产业学院、临床学院,推动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等多维度促进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加快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能够熟练使用新质生产工具并创造新质劳动对象的中医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主动对接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牢固树立“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理念,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主动加强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与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构建与中医药行业产业相适应的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高效对接。
三是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借助人工智能、“互联网+”、虚拟仿真等技术,从场景虚拟、过程交互、虚实结合等方面,不断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深化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在技术攻关、创新和创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传授与操练。
强化有组织科技创新 提高科技支撑度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医药原创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瞄准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际,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凝练科研方向,深入开展中医原创理论、中药作用机理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诊疗规律与临床研究;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深入开展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有效成分或组分等的中药新药研发。整合政府、行业产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各方科技资源,打造创新平台,积极搭建集科研攻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水平“政产学研用”中医药协同创新平台,形成职业教育赋能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引导成果转化,构建以破解行业产业技术难题为目标、推动攻关成果靶向输出的新模式,促进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变。
二是激发师资创新活力。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要潜心培育名师,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搭建发展平台,完善培育机制,着力培养业务精湛、业绩突出的教学名师、科研能手、技能大师。要悉心评价教师,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着力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强化高水平产教融合 提高产业贡献度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抓手。中医药职业院校作为中医药行业产业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主战场,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一是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聚焦中医药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瞄准中医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与链主单位共同组建跨区域(或市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开放协同,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多领域全方位合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效衔接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发挥行业产业引领作用,促进中医药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助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
二是强化数智技术赋能。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对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主体需求的动态分析,促进产教融合资源供给模式的优化与增效,提高服务中医药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精准度和人才培养的匹配度。积极开展“中医药+”,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逐步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链条各环节,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如中医诊断模型、中医舌诊仪、脉诊仪、六经辨证系统、中药材智能模拟种植系统、数智本草中医药研发平台等。
三是构建支持保障机制。产教融合涉及不同参与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措施激励等方式,充分考虑参与主体的利益契合点,保障各参与主体利益,调动各参与主体的内在合作动力,实现中医药“产业链”和“教育链”双向互通、紧密对接,共同推进中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背景下,我们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勇于担当、科学谋划,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医药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让中医药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生机。(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日报链接:https://epaper.wuhunews.cn/pc/whrb/content/202412/20/content_48865.html